在这场支付和金融大战中,老拉卡拉POS机支付似乎始终没有拿到入场券。作为一家老牌第三方支付公司,拉卡拉POS机支付可谓是“早起晚归”。
2005年,拉卡拉POS机支付刷卡支付突破了现金支付的限制:一台POS机,穿梭于各大超市,一部手机读卡器,穿梭于小商铺,线下支付和移动支付风头无两。当时阿里巴巴的支付宝还在培养线上支付习惯,腾讯的微信支付连影子都没有。
但随着支付宝、微信支付的线下进入,智能手机已经成为移动支付的载体。从此,无论拉卡拉POS机支付的手机读卡器多么轻巧小巧,这个硬件都显得有些多余。在移动支付的发展过程中,拉卡拉POS机支付的手机读卡器似乎只是一个过渡产品。
更直观的数据也印证了拉卡拉POS机支付在豪门夹击下的尴尬:
除了“红包”和“打车”,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对线下支付更大范围的“撕逼”还在上演:
回过头来看,支付宝的二维码扫码基本已经和各大主流便利店打通了。你唱完我上台,“互掐”的节奏还在继续。
近日,阿里将O2O业务打包分配给了蚂蚁金服。与此同时,阿里和蚂蚁金服各出资30亿元“复活口碑”。显然,在阿里的O2O大动作中,更多的重点将放在蚂蚁金服的金融支付功能上。蚂蚁金服拟与商超合作的电子会员卡,将探索信用消费功能,也将超越“支付”的概念。对于这一系列的计划,虽然微信支付目前还没有做出明确的回应,但未来拥有社交场景支付的微信与拥有电商基因的阿里之间的较量显然不会仅限于支付,而较量很可能会升级到整体的财务状况。场地。
这一战,拉卡拉POS机支付似乎无处插手。究其原因,用户对拉卡拉POS机支付的印象还停留在信用卡工具时代,金融和移动支付似乎与拉卡拉POS机支付无关。端午节期间,拉卡拉POS机支付集团董事长孙陶然发来一封融资15亿的邮件,让拉卡拉POS机支付重新回到了大家的视线。本轮融资让拉卡拉POS机支付估值达到了百亿,粮草吃饱后也在酝酿新动作。
事实上,从今年3月份开始,新动作就一直在喊“”。细心的用户可能已经注意到,从3月份开始,拉卡拉POS机支付分为两个事业群:拉卡拉POS机支付金融服务集团和拉卡拉POS机支付电子商务公司。主要业务线已成为电子支付、互联网金融和社区电子商务。拉卡拉POS机支付正式转型为综合性互联网金融集团。
拉卡拉POS机支付此前曾三次更名,从信息咨询公司到网络技术公司再到支付公司,也在一定程度上诉求了第三方支付的发展路径。但显然,眼下的战局已经今非昔比了。支付宝线下支付领域的拓展直接否定了孙陶然三年前“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线上和线下)会使用不同的工具”的说法。
另一方面,拉卡拉POS机支付试图依托300万商户优势进军社区O2O领域:依托拉卡拉POS机支付平台上线的“开店宝”+“小店App”,拉卡拉POS机支付整合上游优质供应商资源并省去中间环节,为商家降低开店成本。用户下单后,店铺会发货。可见,拉卡拉POS机支付选择了一条“轻”路,既没有库存压力,也没有物流成本。
与O2O领域的其他入局者相比,京东和顺丰都选择了一条相对厚重的道路。重磅车型虽然扩张速度稍慢,但壁垒明显更加明显,产品质量和物流配送也更加可控。拉卡拉POS机支付虽然拥有300万商户的优势,但如何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控制商品质量将成为难题。
融资后,拉卡拉POS机支付无论从财务角度,还是从O2O角度,都将面临与巨头的正面交锋。但和巨头们烧钱相比,15亿根本算不了什么。要想在竞争中占据优势,拉卡拉POS机支付除了掌握自己的线下商户资源外,恐怕还得想其他的招数。
搜索关键词:拉卡拉POS机 拉卡拉 POS机